
膠東在線5月19日訊(記者 賈楚航 宋佳千 攝影 李剛)煙臺市政府新聞辦19日上午舉行“全面深化改革2022年重點任務新聞發布會”。市委改革辦四級調研員包海東介紹,2022年煙臺市全面深化改革明確了三個板塊、143項改革任務。主要聚焦深化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、民主法制領域、文化體制、社會體制、黨的建設制度、紀律檢查體制六個重點領域,并明確實施路徑、時間節點和任務目標,打出“十大創新”組合拳,緊扣市委市政府最新決策部署。
其中,圍繞落實省“十大創新”行動計劃,制定了85項重點舉措,占全年總任務近60%。
創新新舊動能轉換突破機制方面,開展“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五年行動”,推動16條產業鏈實現“聚鏈成群落園”,力爭到2023年形成2個2千億級、4個千億級和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。
深化科技創新攻堅機制方面,圍繞電子信息、新材料、生物醫藥等開展20項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爭取省級重大科技創新攻關項目4項。
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方面,6月底前出臺全市要素保障創新行動方案,年內開工建設煙臺港110KV輸變電站工程項目,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17.8萬畝。
優化營商環境方面,圍繞政務服務、企業開辦等19個領域開展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,上線36項個人電子證照、14項企業電子證照,年內實現拿地即開工項目100個。
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方面,加快推進煙臺金融中心和區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建設,力爭年內貸款規模達到8600億元,基金認繳規模達到3000億元以上;新增“金融管家”試點區域1—2個,全年輔導企業累計融資額突破700億元。
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方面,推動泰和新材、冰輪環境開展管理體制改革試點,年內國企中長期激勵實施范圍達到50%,新增“專精特新”、瞪羚和獨角獸等企業150家以上。
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方面,舉辦高層次招商活動30場以上,力爭全年100家本土企業引進境外合作伙伴,全年實際到位市外資金2500億元以上、實際使用外資30億美元以上;推動自貿區形成差異化制度創新成果超過35個,省級以上開發區產業集聚度平均超過70%,各經濟開發區主導和特色產業產值均超過120億元。
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,深入開展美好社區等10個城市更新試點項目創建,制定市區供熱一體化改革方案,高質量建設西部片區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。
探索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方面,辦好碳達峰碳中和煙臺國際論壇,年內新增綠色建筑800萬平方米、裝配式建筑占新開工建筑面積比例達到40%;開展萊州、福山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,實現并網容量19萬千瓦。
筑牢安全發展底線方面,“四位一體”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,不良貸款比率降至1.25%左右,儲備定點醫院4所、方艙醫院2所、黃碼醫院1所。
民主法制領域改革方面,將加強重點領域立法,制定《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條例》《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條例》,修訂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條例》。
文化體制改革,將深入挖掘紅色文化、海洋文化、膠東民俗文化、八仙文化等優勢地域文化,深化國有文藝院團、文物保護利用等改革,推出市民文化節、海岸生活節、文旅惠民消費季等系列惠民活動。
社會體制改革,將出臺《煙臺市共同富裕行動方案》《“一老一小”整體解決方案》《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》《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實施意見》,開通“互聯網+購藥”醫保服務藥店1200家以上,新增醫保DRG實際付費醫療機構27家、總數達到35家。黨的建設制度改革,將創建100個“幸福家園”黨建品牌示范社區,實施領軍人才“筑峰計劃”、青年人才“百千萬”集聚計劃等,引進100名科技領軍人才、1000名外國專家和海外留學生。
紀律檢查體制改革,將持續完善“四項監督”統籌銜接制度機制,打造“清廉之路·廉行煙臺”廉潔品牌。第三板塊,分市委深改委、各專項小組、各責任單位、市委改革辦等4個層面,對抓好改革任務貫徹提出具體要求。

市委改革辦四級調研員包海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