膠東在線5月19日訊(記者 李婷婷 通訊員 彥霖)送逝者回歸自然,寄深情于大海。19日至20日,第八屆公益性海葬活動在煙臺海邊舉行,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的基礎上,為354名逝者完成生前魂歸大海的遺愿。

家屬排隊領取骨灰壇
故人已乘黃鶴去,藍藍大海寄深情。早上不到6點,參加海葬的家屬就趕到了現場,沒有爆竹、煙霧,沒有紙屑、香燭,伴著悠長的汽笛聲,354名逝者的家屬依次登船,把骨灰盒緩緩放到海面,撒下花瓣,祝愿逝者安息。讓浪花寄托哀思,海風訴說愁腸,真正實現了人與大自然的融合。

家屬依次登船
海葬骨灰裝具全部利用可降解骨灰壇,海葬活動旨在宣傳殯葬改革、更新殯葬觀念,改革喪葬習俗、推進移風易俗,推廣文明節儉綠色的安葬方式,不僅節約了土地資源,而且大大減輕了家屬的經濟壓力。
芝罘區的劉女士告訴記者,家里的老人一直生活在海邊,海葬是老人生前的遺愿,不僅如此,海葬還可以讓老人回歸自然,也是她們一家人的心愿。

煙臺市第八屆公益海葬
煙臺第八屆公益性海葬活動順利舉行,此次活動由煙臺市文明辦、煙臺市民政局主辦,芝罘區民政局、芝罘區殯儀館承辦,煙臺海事局,煙臺市生態環境局、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、煙臺市海洋與漁業監督監察支隊、新朝飛揚客運有限公司協辦。

活動結束后現場消殺
海葬作為一種值得倡導推行的體現現代文明的殯葬方式,煙臺市自2015年開始這項活動以來,海葬骨灰已達2350多具,海葬骨灰數量呈現逐年增加趨勢,參加海葬的煙臺市戶籍逝者家屬不收費。自2021年起,煙臺市級財政給予逝者家屬1000元獎勵,并且于2021年在萊山區回龍山功德園的海葬紀念園組織了第一屆海葬公祭活動,海葬這種安葬方式被越來越多的群眾認可和接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