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膠東在線5月18日訊(記者 王向榮)歷史長河奔騰不息,多少絕續興替,歲月深藏,多少烽火硝煙,時光掩埋。留存下來的文物,是歷史的見證者、記錄者、述說者。5月18日,煙臺“5.18國際博物館日”活動開幕,生動展現“博物館的力量”。5月將集中推出新特展6個、教育活動8項,開展服務社區、軍營、學校、企業等公益活動60多項,綜合運用評選、展覽、鑒寶、講座、演出等形式,全面生動展現全市博物館高質量發展的新面貌、新成就。
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“國際博物館日”,今年是第46個“國際博物館日”,主題是“博物館的力量”。博物館是“精神的家園、文化的綠洲、知識的殿堂、城市的客廳、文明的窗口”。目前,全市擁有各類博物館42家,其中,國有博物館24家、非國有博物館18家,覆蓋城鄉、主題多樣,成為豐富城鄉居民文博體驗、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陣地,成為傳承弘揚煙臺特色文化、增強城市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,我市舉辦了《我來自煙博——館藏國寶大聯歡》《館藏許麟廬書畫精品展》等30余個高質量陳列展覽,以及星期五文博學堂、故事里的煙博、煙博瑰寶賞析、館校合作宣講等豐富多彩的社會教育活動,在2022年第六屆全省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評選中有4個展覽獲獎,位居全省第一,打造了文博服務“煙臺品牌”。
文物靜居一隅,自帶光芒。今年博物館日的系列活動,重點圍繞“五個聚焦”展開。聚焦膠東文化,推出系列展覽。深挖紅色文化、海洋文化、膠東民俗文化等優勢地域文化,策劃推出展現紅色文化的《雷神廟戰斗基本陳列》、海洋文化的《蓬萊古船展覽》《長島出土陶器展》、民俗文化的《不可居無竹:館藏竹文化文物精品展》《萊國春秋文物陳列館》等高質量陳列展覽,充分展示煙臺膠東歷史文脈。

聚焦文旅融合,感受文博魅力。依托煙臺博物館聯盟,組織全市各博物館推出現場講解、集體快板、古琴表演、漢服仙子、旗袍秀等深度體驗項目,以及博物館游專題線路,還邀請山東省、煙臺市文物鑒定專業委員會成員,為廣大文物收藏愛好者免費進行藏品鑒定。
聚焦志愿服務,講好文物故事。積極服務煙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爭創,實施“螢火蟲”文化志愿者工程,組織各級博物館志愿服務隊,采取線上、線下結合的方式,舉辦傳統文化進社區、進鄉村志愿服務,以及《牢記革命歷史,傳承紅色基因》革命精神進校園等主題宣講活動,評選發布全市博物館、紀念館十佳優秀社會教育案例。
聚焦普法宣傳,打造平安文物。依托文博場館、文物景區、文化廣場等場所,通過制作展板、懸掛條幅、發放手冊折頁等多種形式,廣泛開展文物保護宣傳,增強公眾文物保護意識,提高公眾對文物保護的認知和了解。
聚焦數字呈現,提升智慧效能。依托“煙臺文旅云”和煙臺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等數字服務平臺,推出專家講座、3D看文物、云觀展、奇妙博物館等線上活動,讓精彩文博生活“云”上便捷可享。其中,專家講座特別邀請到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履生作精彩演講,3D看文物推出202件三維精品文物展示,云觀展全新打造了《山海古韻——煙臺古代歷史陳列》《世紀之路——煙臺近現代歷史陳列》,帶來720度全景VR觀展新體驗。


開幕式通過“煙臺文旅云”進行直播,現場還為“螢火蟲”志愿服務隊博物館分隊授旗,為首屆“全市博物館、紀念館十佳優秀社會教育案例”獲獎單位頒獎,啟動了《不可居無竹——館藏竹文化文物精品展》。
知識鏈接:2022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“博物館的力量”。博物館的力量:顯示了國家和城市的力量;見證了歷史和文化的力量;累積了文化和藝術的力量;展示了研究和展陳的力量;表現了教育和服務的力量;連接了社會和公眾的力量。